查看原文
其他

新生述体验 | 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

编者按

如果说,成长的轨迹总是多样纷繁,那么成长的故事也必定耐人寻味。中国人民大学坚持以学生为本,遵循教育规律,走内涵发展之路,不断探索拔尖人才培养模式,为学生提供了多样的成才机会和广阔的成长空间。选择一所大学,犹如打开一扇窗,开启一个新世界。结缘人大,是怎样的心路历程?对入校后的学习生活以及未来的人生规划,又有什么新的认识?在 【 新生述体验 】栏目,我们邀请2018级新生为你讲述人大人与人大邂逅的故事。


赵文浩,高中就读于河南省实验中学,2018年被人大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专业录取。入学以来,他加入了人大之声广播台记者团、校报评论部、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学生组织,积极参加广播台节目录制、支教志愿服务等活动。


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


初入人大,心情是复杂而迷茫的。


人大的校园是如此的陌生,小小的校园,密密麻麻的人群,听闻已久的一勺池只是一方小小的池塘,这座我向往已久的学校并不如想象中那般耀眼,我心中还一度有过一些失落。


直到真正融入人大,生活在人大,我才源源不断地感受到了人大非凡的魅力、人大人出众的品格。


校园虽小,学习生活设施却一应俱全,少了一些非一线城市高校占地广博的空旷,却多了几分温馨与质朴。老住宿楼群那带有明显上世纪特征的小单元楼,斑驳的墙砖上铭刻的是这个大学陪伴共和国成长的历史血脉。校园大门称不上华美壮观,却开放迎接四方宾客;一勺池虽小,但融聚在这座校园中的思想却能让它“吞吐三江水”。



人大的确是红色的,她有独特的红色基因,有鲜明的精神底色。在来人大之前,我本以为王小波只是人大的一个特例,但与人大师生相处之后,我却发现像王小波那样睿智、独立而有趣的灵魂,在人大有许许多多,这不能不说是人大的气质孕育的结果。人大人立场坚定,但不迂腐,不迷信教条,那块石头上刻着的“实事求是”四个字,伴随着80年风雨沧桑,也刻进了一代代人大人的心里。人大用她独有的精神魅力,造就出无数个不一般的马克思主义者。



1937年抗战烽火中诞生时,她在为中华民族浴血奋战;1949年开始筹办,她在为祖国建设培养人才;1978年复校至今,她不仅为改革开放担任思想库、智囊团,更是培养出大批各行各业、各个层面的领袖人才。她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奉献良多却从不自视甚高,始终保持着人民本色,立学为民,治学报国。无论是革命年代坚强斗争的共产主义战士吴玉章、成仿吾老校长,还是改革时期用笔杆子书写时代潮流的胡福明、陈锡添校友,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刻,中国人民大学以及一代代的人大人始终奋战在第一线上。81年风雨兼程,人大的精神始终未变。国民表率、社会栋梁,此言既出,事必躬行。



人大的魅力,不是初见便可识得的惊艳,而是经过一段时间相处后的沉醉。这样润物细无声的学府,又让人如何不喜欢她?


在这一方精致的校园,前辈们的事迹熠熠生辉,而我们新一代年轻人大人的故事,现在正是起点。

选自《中国人民大学校报》(第1670期)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